科创板网下配售 C类投资者大超预期

2019-07-16 14:59:27

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倒计时7天,首批25家将于7月22日正式登上资本市场舞台。

截止目前,首批科创板公司已全部公布中签率和网下配售结果,参与网下配售的投资者的中签率、获配金额大幅超过市场预期;更值得关注的是,私募等C类投资者的中签率与公募、保险、社保等A类的差距大幅缩小,剔除超大型项目的影响后,A、C两类的中签率、获配金额已相差无几。且考虑到C类投资者无需抽签承诺锁定6个月,更符合投资者流动性要求和风险偏好,或为参与科创板盛宴的最佳方式。

网下配售整体超预期 C类中签率提升至当前A股的25倍

早在今年3月份,部分券商对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有过研究测算,普遍认为中签率有望较以往A股成倍提高。以华泰证券测算为例, A类、C类投资者的中签率分别为0.23%和0.1%,可达到当前A股中签率的6倍和9倍。

而根据首批25家公布的全部获配数据, A类、C类平均中签率分别达到0.335%和0.278%,远高于券商前期测算数据。与当前A股网下打新做对比,C类投资者中签率获大幅度提升,达到当前A股的25倍。在网下投资者资产充足的情况下,A类、C类投资者分别最高能获配1967万元和1407万元。若剔除超大型项目中国通号的影响,A类投资者最高获配金额分别为1066万元和912万元,差距将缩窄至14%。

记者对已公布的配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,C类中签率得以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“货多人少”:网下配售占比近七成,大幅高于目前主板的10%,也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60%;而科创板网下配售规则将所有个人、普通机构和96%的私募均拦在门外,C类配售对象仅为309只,仅为此前专业机构预测的的三分之一。

报价难度逐渐提升 考验估值能力与报价策略

以上超额收益测算建立在高获配率的前提下,唯有保障较高的获配家数,才能实现超额收益。但从实际结果看,真可谓是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:首批科创板公司共有272家机构(最多2096个配售对象)参与,近45%的网下投资者的获配率都在50%以下;获配率超过80%的仅43家机构,其中仅9家获配比例超过90%。可见,随着报价难度提升,不同网下投资者的获配分化严重,要入围有效报价并非易事。

平均入围率仅为74%。从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报价结果看,参与询价的2000多个配售对象中,平均仅1420个配售对象入围了有效报价,入围率为74%,即超过四分之一的配售对象被踢出局。

不同主承销商出具的投资价值报告差异性较大。主要体现在:一是个别估值区间巨大,比如安集科技,主承销商给予的估值区间为(30.13,48.2),上下限差距近60%;二是不同估值体系下估值区间差异较大,比如航天宏图,主承销商基于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等两种估值方法,分别给予(15.90,17.97)和(14.97,23.25)的估值区间;三是多个联席主承销商给出的估值区间近乎无交集,如澜起科技,其中两个联席主承销商分别给出(24.51,26.99)和(26.39,28.6)的估值区间,这无疑对网下投资者的估值能力和报价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有效报价区间缩窄趋势明显。从有效区间的上下限来看,平均差距为6%,且显著呈现缩窄趋势:华兴源创(首只)、睿创微纳(第2只)的有效报价区间尚有10%、15%,但到后期,比如方邦股份有效报价区间为(53.88,54.66),区间幅度仅1.4%。

获配率超过90%的机构仅9家 定价能力脱颖而出

数据显示,持续保持中签绝非易事。在参与首批科创板网下申购的272家机构中,没有一家机构能全部获配,而能保持90%以上获配率的仅有9家,占比仅3%。其中,基金公司5家、保险资管1家、证券公司1家和私募基金管理人2家。

记者联系采访了获配率最高的两家私募之一,广州市玄元投资有限公司,其投资总监杨夏先生表示,科创板新股定价市场化程度高,询价难度大且专业性强,也并不存在“一招鲜,吃遍天”的现象。玄元主要依靠自身投研团队的估值体系和不断迭代的量化报价策略,得以在本次报价中取得较好的成绩。杨夏先生同时表示,在科创板相关规则约束及上交所的问询监督下,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充分,投资者能获取比较翔实的数据和资料,有助于对公司价值进行专业判断。我们期待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后的表现。